青藏高原

沉积之声:基于碳酸盐同位素的古高程研究Ⅱ——在青藏高原的应用

稳定同位素古高度计的原理是大气降水的氧同位素值(δ18Op)随海拔升高而降低(图1)。这是因为水汽在凝结形成降水的过程中,相较于轻的同位素(如16O),重的同位素(如18O)会优先进入液相的水滴,从而使得剩余水汽以及后续降水中的18O变少(氧同位素值变小)。

碳酸盐 高原 青藏 青藏高原 同位素 2025-11-14 16:51  2

美国没想到,中国竟在青藏高原,建起一座比三峡还高的巨型充电宝

”。它就是位于两河口水电站。这座位于海拔三千米之上的超级水电站,不但是发电站,还是全球最大的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的核心,功能之全完全超乎美国专家的想象。事实上更让美国感到不可思议的是,两河口水电站除了巨型充电宝功能外,也是它超高建设难度背后折射的中国基建实力。

充电宝 高原 三峡 青藏 青藏高原 2025-10-28 18:00  2

中东部地区降水稀少,青藏高原有大到暴雪,明起冷空气影响北方,局地降温可达8℃以上

今天(10月24日)中东部大部地区降水稀少,青藏高原东部还将有明显雨雪,四川、陕西等地阴雨在线。明天开始,又将有一股冷空气影响北方,华北、东北、黄淮等地将有4℃至6℃降温,局地降幅可达8℃以上,北方最高气温会在波动中维持偏低状态。

降温 高原 冷空气 青藏 青藏高原 2025-10-24 17:49  3

中东部大部地区降水稀少,青藏高原有大到暴雪,明起冷空气影响北方,局地降温可达8℃以上

今天(10月24日)中东部大部地区降水稀少,青藏高原东部还将有明显雨雪,四川、陕西等地阴雨在线。明天开始,又将有一股冷空气影响北方,华北、东北、黄淮等地将有4℃至6℃降温,局地降幅可达8℃以上,北方最高气温会在波动中维持偏低状态。

降温 高原 冷空气 青藏 青藏高原 2025-10-24 09:59  4

吐蕃人待在青藏高原不向外扩张?假的!他们曾勇抗外敌

长安被占了。十五天而已。城门被打开。军队涌了进来。朝廷很慌。人们更慌。街上很冷。摊位早收了。屋内有人藏。城里像空。只有马声响。还有兵器响。那声音刺耳。心里发冷。每个人惊惧。那十五天啊。记忆很长。冰冷还在。但吐蕃走了。他们没久留。两周多就去。他们向西行。一路很勇

高原 青藏 青藏高原 吐蕃人 曾勇 2025-10-22 03:54  4

解放CA30:曾驰骋青藏高原,勇闯胡志明小道的中国军车之王

新中国建国之初,我军的军车来源众多,系美、英、德、苏、日等国产品,型号众多,保养困难。再加上抗美援朝期间,我军的车辆损失巨大,从1951年起,国家每年进口汽车达1万辆以上,至1957年年底,全国有汽车9.2万辆,其中从前苏联就进口了5.5万辆,约占70%以上。

高原 青藏 青藏高原 军车 胡志明小道 2025-10-15 03:40  4

我国青藏高原人口956万,为何千年前的吐蕃,人口达千万?

很多人觉得青藏高原太荒凉了,人住得少,是因为地方太冷太高了。现在有科技帮忙,人口也才刚到956万。以前谁能想象这里还能住那么多人。大家可能不知道,一千多年前吐蕃王朝能和唐朝打得那么厉害,靠的就是人多。第一反应肯定是,那时候怎么可能养活这么多人。地儿这么大,天这

高原 人口 青藏 青藏高原 恒河平原 2025-10-13 06:04  4

以法为“盾”,守护青藏高原生物多样之美——省人大常委会以法治力量筑牢三江源生态屏障综述

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,作为世界高寒生物自然物种资源库,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,境内雪山巍峨、江河奔流,孕育着665种陆生野生动物,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58种。近年来,青海省人大以法治为基石,以科技为支撑,构建起全方位、多层次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,让高原生

法治 高原 青藏 青藏高原 三江源 2025-10-09 09:30  2

《青藏高原》绝响!李娜巅峰出家27年,美国寺庙扫落叶求心安

“青藏高原的雪还没化,,五台山的钟声敲醒红尘!”当1994年那首撕裂天际的《 青藏高原》还在万人合唱,1997年五台山晨钟里,那个唱着《好人一生平安》的姑娘却剃度出家。李娜,这个用嗓子喊破天的“亚洲第一女高音”,用25年修行写下比任何歌曲都震撼的人生乐章。

高原 李娜 出家 青藏 青藏高原 2025-10-04 01:30  3

青藏高原人为何不怕高原反应?新研究揭示进化秘密

世界上有些地方不适合人类居住,高海拔的雪山就是其中之一——普通人到了那里,很容易遭遇高原反应,也就是缺氧导致的身体不适。但青藏高原上的居民,却能在氧气稀薄的环境中正常生活。一项发表在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》的研究,揭开了他们适应高海拔的秘密。研究者发现,藏族人通

高原 青藏 青藏高原 高原反应 科学警报 2025-09-29 20:12  6